
低空物流落地:勾勒立体物流万亿产业链
参考:人民网,中国经济报,金 时间:2025-06-25
近年来,低空经济加速起飞,低空物流作为率先落地的应用场景之一,正成为重塑物流体系的重要变量。从城市上空的“分钟级配送”到山区乡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无人机等新型飞行器正被快速纳入物流网络,推动物资流动从地面二维延伸至空中三维。在政策、资本、技术三重驱动下,一条涵盖无人机制造、运营、空域服务与末端场景的低空物流产业链正加速形成,如何降低成本、实现运营闭环成为决定赛道成败的关键。
低空物流——从“概念秀”走向实用化:低空物流解锁新场景
低空物流是指借助无人机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等飞行器在低空空域内完成高效物资配送。近年来,这一新兴物流模式加速落地,为传统物流行业带来全新解法。
低空物流——场景应用持续拓展
2025年6月,汉商集团旗下汉商低空港正式投入运营,形成覆盖武汉三镇、连接重要地标和商贸、医疗节点的低空物流配送网络。此前,中国香港首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已于2024年6月投入运营,无人机跨海飞行5分钟即可完成外卖配送,有效解决地形复杂区域的物流盲区。在河南信阳茶山,顺丰丰翼无人机通过抗风抗震设计与恒温货仓,将鲜叶下山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3分钟,显著降低损耗。医疗急救领域,迅蚁科技TR9S-A无人机曾在1分35秒内完成肿瘤组织跨院区运输,展现“低空生命线”价值。
低空物流——技术突破提升效率
eVTOL在物流运输中可节省40%-60%配送时间,规模化后单位成本下降约50%。2025年5月,联合飞机集团发布铂影T1400纵列式重载无人机,最大载重650kg、航程900km,可在高原、极寒等极端环境作业,标志着低空物流迈入“吨级”时代。京东物流新一代JDX20“京鹊”无人机则实现零下20℃至50℃、中雨6级大风环境下的全天候飞行,载重10kg、航程24km,适配多种配送场景。
低空物流在政策、资本、技术三重驱动:产业链加速成型
低空物流——政策“组合拳”持续发力
2024年1月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实施,2025年3月国务院发布《低空经济发展规划(2025-2030年)》,提出到2030年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。多地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深圳计划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,目前已完成800个,提前达成67%目标。广州、济南等地通过立法规范低空经济发展,简化飞行审批流程并允许夜间飞行。
低空物流——资本布局密集落地
2024年以来,全国设立或筹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超千亿元。大湾区低空经济投资基金首期3亿元,重点支持产业链各环节;广东省设立50亿元基金,联动龙头企业与科研平台。头部企业如顺丰、美团、京东等通过自研或合作加速技术迭代,顺丰宝安低空智慧物流运营中心实现无人机与无人车协同配送,日处理超2000票快件。
低空物流——技术融合重塑格局
无人机制造商、物流企业、电商平台形成“三方竞逐”格局。迅蚁科技构建“天图”系统融合城市数据,实现低空数字城市管理;亿航智能EH216-S无人机全球首个获适航“三证”,2024年交付216架并拓展至日本、西班牙等海外市场。美团无人机在迪拜开通4条商业化航线,2025年Q1累计完单超52万笔,年轻用户接受度显著提升。
低空物流——跑通商业闭环:仍需翻越“三重山”
低空物流空域管理与基建瓶颈
我国低空空域改革仍在推进,飞行审批流程、空域划设标准尚不统一。深圳虽建成800个起降点,但充电桩、飞行服务站等配套设施仍需完善。为破解难题,民航局2025年4月发布新规简化审批,深圳、合肥等地试点“空地协同”智慧物流模式,通过无人机巢、智能调度系统提升运营效率。
低空物流——成本控制与公众接受度
高性能物流无人机采购成本仍在数十万元级别,叠加运维成本,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待验证。迅蚁科技新一代TR10S无人机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30%,续航提升至50km。公众对飞行安全、隐私采集的疑虑亦需化解,美团无人机通过“时空胶囊”轨迹规划技术与落点无人化设计,将配送误差控制在厘米级,2024年用户投诉率低于0.1%。
**生态协同与长期价值**
低空物流撬动万亿级产业生态,前端硬件市场、中端运营服务、后端新基建投资联动发展。头豹研究院预测,2030年物流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1500亿元。企业需在3-5年窗口期内实现“飞行技术+平台能力+场景运营”融合,例如顺丰通过参与标准制定、美团通过海外扩张抢占先机。随着政策优化与技术成熟,低空物流正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培育,未来物流体系将呈现空地一体、智能协同的立体运输图景。
[低空物流落地:勾勒立体物流万亿产业链]https://www.sunhay.net/information/view/514.html